最近理想汽车和乘龙卡车闹得不小。朋友圈、群聊里一堆老司机都在议论。说人话就是——本来吹一波新车型立盟策略,结果变成了网上互怼。
其实不少人都有个好奇,理想新款i8纯电SUV,为啥要找一台二手乘龙卡车做碰撞?撞完还把对方logo亮得明明白白,发布会上直接放大屏上。你说这是得罪同行呗。
我也纳闷。碰撞测试这么多方式,理想偏就选了一个大众不常见的“车对大车”,还非要视频里轮子翘天、驾驶舱翻倒。难免有人觉得有点演的意思。
关键碰撞后舆论爆炸,乘龙车厂子直接回怼“被摆一道,外行都看得出来不对劲”,甚至觉得品牌形象被给坑了。理想一开始据理力争,还想再碰一次、干脆直播。后面突然官方发声明,口风一变,开始说没针对、无心之举,还表个态说乘龙车品质杠杠的。看得我都有点懵。公司小伙伴都说,这态度变得比天气还快。
02
为啥会撕到这份上?我拆解下来,核心就两个字:压力。
理想这两年靠增程混动车起家,确实有一波光辉时刻。L系列、家庭用户定位,销量爆表。可新能源市场变脸很快。今年六七月份,理想连掉了两个月的交付量,6月份36279辆,同比降24%,环比降11.2%;7月更惨,才3万出头,同比砸到39.74%的下跌。要知道,理想平均单车比有些对手贵一大截,现在也扛不住。
你说理想不行吗?倒也不是。上半年总销量还有20.4万辆,新势力里排到第二立盟策略,仅次于零跑,但压力明显大了。
为啥理想焦虑?很明显,纯电市场比以前更卷了。原先靠“烧油发电”打下行业地位,可现在特斯拉Model Y、小米、新的零跑、问界这些,纷纷上新。价格打下来,配置升级,选项太多。理想今年年初试图靠MEGA纯电MPV冲一波,结果因为外形争议大,口碑、销量都没起来。公司只能押宝纯电SUV,现在主推的就是i8。
所以说,这次营销动作用力过猛,大概率是“心里沒底”的结果。外部压力山大,公司本能就要想办法放大自家产品的安全、可靠,把别人的短板一杠放大。
03
其实玩过车的都懂,官宣视频里的碰撞不等于实际用车体验。尤其这次,官方说法是,i8用了短前悬结构,用二手乘龙卡车做测试,场地参数啥的没完全公开,还配了8吨配重。问题是,卡车这一块,对专业的老司机来说有太多变数。比如,有个自称十多年修重卡的朋友就反复说,平头车驾驶室想“翻倒”,三个保险一道关没那么容易同时失效。
再说回来,测试由中国汽研做,理想说这个机构公正严谨,没毛病。但细节不披露,网友自然不信。尤其碰撞视频的视觉冲击力太大了,本来是想秀自家安全,结果把乘龙带进舆论漩涡。
我之前也折腾过工厂试验场。说句大实话,测试怎么设定,参数咋调,效果能差很大。哪怕不带主观操控,还能有各种隐形的BUG。很多老法师一看就心里有数——啥是真功夫,啥是秀肌肉。
04立盟策略
理想这波吃亏,归根结底是想快点杀入纯电主赛道,急了。MEGA没打响,i8成了救命稻草,后面还有i6要顶着出。再不忙着刷一波“安全技术牌”,产品线恐怕就被对手包抄了。
可惜,中国市场纯电SUV现在特别卷。20-30万价格区间,除了理想自己,特斯拉、蔚来、小鹏、问界、极氪、阿维塔、甚至一些不知名二三线品牌,都上了战场。比的是续航(理想i8宣传最高720公里,双电四驱、544马力,5门6座),比配置,比价格(起步32万,顶配37万),比软硬实力。真刀真枪的市场竞争,很少有品牌能靠一两个营销事件站稳了。
但有一点,理想过去靠增程口碑打下的基础还为它拖了些底。新能源汽车大周期变化快,纯电路线已是大势所趋。电池提升明显,充电网也方便多了。增程优势在缩小,理想要跟上趋势,只能硬着头皮升级纯电技术。
撞车这茬,打个比方,就是赛场上的小插曲。真功夫还得靠产品PK。
05
讲到底,理想主动服软,也是明白跟乘龙卡车扯皮意义不大。车圈每次用别人的产品当“靶子”,基本都会变成反噬。当年我见过某德系豪华品牌阴阳表兄弟公司,最后只能赔钱道歉擦屁股。
理想的对手,不是主攻大货车市场的乘龙,而是纯电SUV赛道上那些更凶猛的新旧对手。特斯拉、小鹏、蔚来、鸿蒙智行,甚至零跑、小米这些。优势优势、劣势劣势,大家门清。
增程的大幕快落下了。理想纯电的路刚开始。怎么走?没人有标准答案。我这把年纪,什么产品营销事故都见过,真正靠谱的,还是扎扎实实把产品做好,别迷信发布会的花活。
省钱、避坑、别跟风。买车看产品立盟策略,不看段子。这才是老司机安身立命的王道。
盛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