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如果18岁的我知道4年后真能救人海纳策略,一定会更骄傲!”
7月31日,记者从自治区红十字会了解到,日前,我区志愿者张磊(化名)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,成为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第20639例、宁夏第160例捐献者。
在石嘴山市惠农区火车站,刚完成捐献的00后大学生张磊接过荣誉证书时,腼腆的脸颊泛起激动的红晕。“捐献过程很顺利,感觉很有收获感。”张磊表示为救助他人感到非常开心。
海纳策略
传递生命“火种”。
故事始于4年前,刚满18岁的张磊在生日当天走进献血屋,完成人生第一次无偿献血,护士告诉他:“多留一份血样,就有可能多救一个人。”张磊便顺势留下8毫升血样,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。这份偶然的善念,在四年后生长为照亮生命的光。“我只是怀着一份对生命的敬畏和想要为他人做点什么的初心,留下了生命的“种子”,没想到这粒种子竟在现在开花结果,成功拯救了他人的生命。”张磊坦言。
那一瞬间海纳策略,惊讶与欣喜涌上张磊心头,原来自己与另一个生命的距离如此之近。
今年1月,石嘴山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带来配型成功的消息,想到可以救人一命,张磊毫不犹豫地答应捐献。他的坚定意愿得到父母全力支持,随后在家人陪伴下顺利完成高分辨配型和各项体检。
采集期间,因患者体重较大,张磊连续两天经历9小时采集,最终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。
这份“生命礼物”当天便通过“绿色通道”飞向千里之外,为患者点燃重生希望。“能有机会做件救人的事,特别有意义。”张磊说,捐献时的坚定,是对“责任”二字的践行。这份青春里的热血与担当,将成为他人生中最珍贵的记忆。
自治区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海纳策略,造血干细胞移植就是采集他人(配型捐献者)的造血干细胞,移植到另一个人的体内,重建新的造血系统与免疫系统功能。在此呼吁18-45周岁的健康公民踊跃加入志愿者捐献行列,用可再生的造血干细胞,挽救不可重来的生命。(宁夏日报记者何耐江文/受访单位供图)
盛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