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赵云帆 报道诚信-优配
因行业不景气蛰伏多年的"化工茅"万华化学(600309.SH),在 5 月经历了乙烷禁运风波,以及公司核心产品之一—— TDI(甲苯二异氰酸酯)现货价格大涨,终于迎来了一波价值回归。
然而紧随其后的,却是一位老股东的减持。
7 月 31 日晚间,万华化学公告称,公司持股 5% 以上股东" Prime Partner International Limited("合成国际")"因自身发展需求,拟在 3 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 0.54% 的股份。
值得注意的是,截至公告,Prime Partner International Limited 当前持有公司股票合计 5.53%,而以上减持幅度将令前者持有万华化学股票降至 4.99%,变为普通股东,后续将不受重要股东减持规则限制。
资料显示,合成国际为万华早期投资者之一,注册地为英属维京群岛,其于 2007 年万华集团改制时期,入股了彼时还叫做"万华华信"的万华化学母公司。2018 年,万华化学通过反向收购合并母公司万华化工有限公司上市后,合成国际通过换股获得目前万华化学股票。算下来,合成国际已然持有超过万华资产约十八年。
不过,市场对合成国际减持并"降格"为普通股东反映不大,日内跌幅 2.23%。也有众多市场人士认为,在 TDI 涨价,以及经济有望复苏预期下,万华化学的反转预期,高于财务投资者减持短期负面影响。
TDI 价涨东风助燃股价
在股东减持公告发布前一周,万华化学股价刚刚经历一轮大涨,
而这波行情的催化剂来自 7000 公里外——德国多尔马根化工园区的一场火灾。7 月中旬,全球聚酯龙头科思创宣布其德国工厂 TDI 装置因氯气装置火灾,从而遭遇不可抗力,30 万吨产能停产。据悉,该工厂占欧洲 TDI 总产能的 55%,突然的停产将导致欧洲 TDI 产能严重失衡。
无独有偶,就在火灾一周之后,万华化学公告称,根据年度检修计划诚信-优配,公司子公司匈牙利宝思德化学公司 MDI(40 万吨 / 年)、TDI(25 万吨 / 年)等一体化装置及相关配套装置将于 2025 年 7 月 23 日开始陆续停产检修,预计检修 30 天左右。而短期检修叠加不可抗力停产因素,导致欧洲 TDI 在 7 月已经从 1900 欧元 / 吨上涨至 2500 欧元 / 吨。
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产业链方面获悉,虽然欧洲 TDI 产能可能在不可抗力后产生缺口,但 TDI 供应链在跨洲际间调配的概率并不高。因此国内市场的供需结构不会因为欧洲的产能缺口引发改变。
然而,国内市场 TDI 价格还是被这场火灾推了起来。根据生意社数据,华东市场 TDI 价格已经从 5 月初的 10733 元 / 吨,涨至 7 月 31 日的 16400 元 / 吨,涨幅达到惊人的 52.80%,其中 7 月 14 日当周 TDI 价格涨幅达到 14.78%。
同时,亚洲地区的 TDI 供给也出现"事故"。7 月 27 日,日本三井化学发生氯气泄露事故,其导致产能为 5 万吨的牟田工厂 TDI 装置紧急停车。
多种因素助力之下,万华化学股价自最低 52 元 / 股,最高涨至 66 元 / 股附近,涨幅接近 20%。
那么万华化学产品价涨会进行到何时?
有接近产业链人士近日告诉记者,虽然 TDI 涨价成为既定事实,但近月以来国内聚酯需求的景气度并未显著改善。展望未来,聚酯需求如果未能显著复苏,TDI 维持高价可能面临不确定性。
根据天天化工网数据,2025 年全球 TDI 产能约 358 万吨,国内 TDI 产能约 185 万吨;相对全球 TDI 需求量预计 217 万吨,其中中国需求量预计 91 万吨,全球 TDI 产能富余量将增加到 141 万吨,国内 TDI 产能富余量将增加到 94 万吨,全球和中国的 TDI 产能都将出现供远大于求的局面。在此预期下,2025 年全球 TDI 装置开工率将下降至 61% 左右,接近 15 年以来的最低水平。
当然,市场仍然处于落后产能淘汰阶段。2023 年,巴斯夫率先关停德国路德维希港 TDI 约 30 万吨 / 年产能;随后 4 月日本东曹南阳工厂始建于 1962 年的 TDI 产能也在 4 月退出。2024 年,阿根廷 Petroqu í mica R í o Tercero 公司关停欧洲唯一 TDI 产能。
目前,万华化学 TDI 产能约 144 万吨 / 年,占比全球产能数量接近四成;未来,随着产能向万华、科思创、巴斯夫等少数头部企业聚拢,TDI 有望保持较为均衡的供求关系。
年内仍跌逾 10%
即便万华化学在股价受益于 TDI 涨价东风,但从年内表现来看,截至 8 月 1 日收盘,万华化学股价年内仍然跌 13.48%,远远跑输上证指数,且未收复今年 5 月以来的失地。
而万华化学的低谷,除了宏观需求不振导致 MDI(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)、TDI 等产品价格低位徘徊之外,中美贸易摩擦导致的乙烷短期禁运也一度令万华化学遭遇市场抛售。
今年 4 月,美国一度宣布将向中国出口乙烷产品实施许可证制度,令万华化学技改通过"乙烷制乙烯"降低原料成本的路径被卡。而乙烯在石化化工领域占举足轻重地位,其被用于生产塑料,PE、POE,PVC,环氧衍生物以及高端新材料 EVA,PC/PBT 等。
随着 7 月初中美贸易谈判初步落地,乙烷禁运风险也在随后被解除。据记者了解,万华化学已经恢复了对美国乙烷的进口,包括相关乙烯多元化装置技改已经逐步重新落实,预计仍能给万华带来较好的原料降本优势。
不过,由乙烷禁运导致万华化学股价短期失地仍未收复,截至 8 月 1 日,万华化学股价仍然较今年 3 月末的 66.33 元 / 股低 8.3%。
近年来,为摆脱对聚酯单一品类业绩依赖,万华化学持续逆势布局,并相继部署 POE,高能量密度磷酸铁锂、PVDF 等产能。细分领域方面,万华化学加大了高端化工材料,如光敏聚酰亚胺光刻胶,硅烷类电子特种气体等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和产能投建力度。而在柠檬醛及香料领域,万华化学去年投产 4.8 万吨 / 年柠檬醛中间品装置,打破巴斯夫近 40 年在国内产能的垄断局面,并顺势研发布局下游 L- 薄荷醇、P 醇等高附加值香料等。
总体来看,与 2020-2021 年 MDI 涨价期间依靠聚酯单品成为"化工茅 ' 时期相比,今天的万华化学布局更为全面,其更接近"中国巴斯夫"的美名,其与股价萎靡形成鲜明对比。
值得注意的是,今年 3 月,科思创宣布将以要约收购的方式,被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全资收购,并对应 128.7 亿欧元(约合 1000 亿元人民币)估值。而仅按聚酯类产能对比,科思创目前拥有 180 万吨 / 年 MDI 产能,万华化学则将在 2025 年 380 万吨 / 年基础上,于 2026 年进一步借助技改提升至 450 万吨 / 年;而 TDI 方面,万华和科思创产能截至 2025 年将分别为 144 万吨 / 年和 91 万吨 / 年。
加之科思创产能集中于欧洲,而当地产能成本略高等原因,万华化学产品盈利能力显然超过前者。2024 年,万华化学全年实现归属股东净利润 130 亿元;对比科思创同期归属股东利润净亏损 2.66 亿欧元。显然,以科思创估值为锚,万华化学当前约 1900 亿估值并不算贵。
随着近期各行各业"反内卷"潮流来临诚信-优配,化工类企业盈利也有望重归增长。天风证券研报指出,亏损程度高、行业集中度高、老旧产能占比高、开工率高的细分化工行业,或将会更容易作为化工行业"反内卷"的突破口,聚氨酯(TDI、MDI)等行业大类值得关注。
盛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